当前位置:全球化工设备网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国内的焦化大省近年来压减产能实录

作者: 2021年08月24日 来源: 浏览量:
字号:T | T
焦炭以煤炭为原料,是碳排放和“三废”排放大户。据专家介绍,每生产1吨焦炭排放170~200千克二氧化碳、逸散0.55千克颗粒物、产生1吨焦化废水和1300~1900立方米废气。焦炭历来是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的重点

  焦炭以煤炭为原料,是碳排放和“三废”排放大户。据专家介绍,每生产1吨焦炭排放170~200千克二氧化碳、逸散0.55千克颗粒物、产生1吨焦化废水和1300~1900立方米废气。焦炭历来是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的重点户。在双碳目标下,在力争达标排放的前提下,焦化产业实现双碳目标较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压缩产能。那么,目前各省焦化产能压减得如何?

  山东:迫使独立焦化退出

  山东现有29家企业、36个焦炭项目,是当前减能最坚决的省份。山东焦化产能产量长期居全国第三位,近两年压减了1636万吨产能,至去年底焦炭产量已退至第五位。“十四五”期间,山东将从焦炭调出变为调入。

  为进一步压减焦化产能,去年5月,山东省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关于实行焦化项目清单管理和“以煤定产”工作的通知》,将全省产量控制在3200万吨以内,较2019年减产30%左右。根据山东省统计局数据,去年全省焦炭产量降至3162.6万吨,在全国生产焦炭的28个省份中降幅最大。

  在今年2月山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化工专项行动办专职副主任李莎介绍,过去两年,山东累计退出焦化产能1636万吨。除去涉及上市公司的3个焦化项目外,山东炭化室高度4.3米及以下的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已基本完成。同时,山东在全国率先将炭化室高度小于5.5米焦炉及热回收焦炉列入淘汰范围且对保留的产能实施清单管理,以煤定产。从需求来看,去年山东粗钢产量为7993.5万吨,以每吨粗钢消耗0.5吨焦炭计算,合计消耗焦炭4000万吨左右。去年山东从外省调入焦炭840万吨。

  6月11日,山东省工信厅、发改委和生态环境厅印发《2021年全省焦化产能和产量压减工作方案》,要求焦化产能由4600万吨压减到3300万吨左右,焦钢比降至0.4左右,产量控制在3200万吨。根据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的《全省落实“三个坚决”行动方案(2021-2022年)》,今年,淘汰炭化室高度小于5.5米焦炉及热回收焦炉,压减焦化产能180万吨。明年,组织单独厂区100万吨以下独立焦化企业115万吨产能整合退出。所有核定的炭化室高度5.5米及以上焦炉装置纳入《2020年山东省焦化项目清单》管理,推进减量置换。不接受省外焦化产能转入,引导钢焦一体化布局,推动独立焦化产能逐步退出。

  山西:只减不增底线不破

  山西省工信厅公示信息显示,截至去年底,山西焦化总产能为14660万吨。

  截至去年底,山西3年累计完成5787万吨产能压减计划中的5140万吨。到今年2月山西炭化室高度小于4.3米的焦炉还占总产能的45%,尽管这一数字较2018年底59%的占比大大降低,仍远高于全国低于30%的平均水平。

  4月,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山西。该省5个焦化项目被点名:山西省平遥煤化集团134万吨/年焦化项目、介休市昌盛煤气化公司180万吨/年焦化项目、山西茂胜煤化集团216万吨/年焦化产能置换技改项目、山西聚源煤化有限公司300万吨/年煤焦化提标升级综合利用改造项目、山西宏源富康新能源有限公司210万吨/年焦化项目。其中,山西宏源富康新能源有限公司210万吨/年焦化项目在未完成水资源论证和节能评估、部分项目未获得环评批复的情况下,从2019年初开始陆续违法开工建设,已于今年1月部分建成投产。测算显示,上述5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比2019年实际新增焦化产能692万吨,将给当地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碳达峰等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目前,山西省焦化产能压减工作已经重启。

  5月13日,山西省政府发布的《山西省空气质量巩固提升2021年行动计划》提出,焦化行业在现有产能只减不增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企业通过实施产能置换,建设节能环保水平高的大型先进项目。具体来看,加速淘汰退出炭化室高度4.3米焦炉,已备案“上大关小”大型焦化项目要加快推进建设,原有焦炉关停时间按照省政府明确的“上大关小”政策执行;未备案“上大关小”大型焦化项目炭化室焦炉高度4.3米的,加快通过产能减量置换建设大机焦项目,稳步有序关停淘汰。同时,全省启动独立焦化企业(不含备案“上大关小”计划关停的焦化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其中,焦化企业超低排放改造于2023年底前全部完成,今年太原、晋中、吕梁、长治、临汾、运城等市完成1~2家焦化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明年10月底前太原周边吕梁、晋中等区域在全省率先完成炭化室高度4.3米焦炉退出、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散煤清零等工作。

  内蒙古:增长势头得到遏制

  2016年,内蒙古已超越山西成为煤炭产量最大省份,也成为新的焦化产业聚集地。在山东、江苏等地新增产能限制政策不断加码的情况下,内蒙古一度成为这些省份企业外迁的首选之地。2019年5月,山东北金集团焦化有限公司80万吨焦化产能指标跨省转让给内蒙古赤峰市得丰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去年8月,山东日照焦电有限公司60万吨焦化产能指标跨省转让给内蒙古杭锦旗聚野煤化有限公司……据悉,直到现在,内蒙古仍有大量在建、拟建焦化产能,仅2021~2023年已备案但各项手续、能耗暂不达标的6家企业,计划新增焦化产能就达2150万吨。

  不过,内蒙古新一轮治理整合已从去年底拉开序幕,大力发展焦化产业的风向变了。

  3月9日,内蒙古发改委、工信厅、能源局在《关于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若干保障措施》中明确提出,今年不再审批焦炭等高能耗新增产能项目,对已备案、已环评的新增焦化产能进行用能指标的加项审查。要求炭化室高度小于6米顶装焦炉、炭化室高度小于5.5米捣固焦炉、100万吨/年以下焦化项目,原则上2023年底前全部退出;符合条件的可以按国家标准实施产能置换。置换或新增产能能耗标准需低于127千克标煤/吨。此外要求单体焦炉产能不低于100万吨,项目整体不低于300万吨/年。

  3月26日,内蒙古工信厅发布《关于印发淘汰落后化解过剩产能计划的通知》,涉及17家焦化企业5.5米以下焦炉36台,产能1705万吨。通知明确2021~2023每一年度具体计划并要求整合退出的80%以上任务要安排在2021~2022年。

  统计显示,截至4月,内蒙古在产独立焦化企业30家、产能4810万吨。其中,4.3米焦炉企业18家、产能合计1870万吨,5.5米焦炉企业11家、产能合计2730万吨,6.1米焦炉企业1家、产能210万吨。即使今明两年完成17家1705万吨产能整合,还有2900万吨5.5米及以下焦炉产能即将进入焦化减能名单。根据201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和去年6月工信部修订并发布的新《焦化行业规范条件》,5.5米及以下焦炉将是下一批焦化减能目标。

  河北:压减低效置换先进

  据专业机构统计数据,截至2月底,河北焦化产能为7541万吨。

  2018年国务院《打赢蓝天保卫战3年行动计划》明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实施“以钢定焦”,力争去年炼焦产能与钢铁产能比达到0.4左右。按照去年河北省钢铁产能2亿吨计算,焦化产能保留8000万吨左右。河北省政府据此在《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提出,2018~2020年压减退出焦化产能1000万吨。

  根据河北省相关管理部门数据,至去年底,河北关停焦化产能2787.3万吨,新建焦化产能2165万吨,18家炭化室高度4.3米的焦炉1256.1万吨产能已经关停,其中淘汰炭化室4.3米焦化炉39座。

  而相关机构调研显示,截至2月,河北还有388万吨4.3米焦炉。

  3月5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信息称,将加大重点行业低效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淘汰4.3米焦炉,关停部分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和100吨以下转炉。

  不过,河北一些企业认为,按照炼焦产能与钢铁产能综合比来计算,河北焦化产能并未过剩。根据6月16日在北京举行的庆祝建党百年河北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信息,河北钢铁产能由峰值的3.2亿吨压减到2亿吨以内。按照“以钢定焦”炼焦产能与钢铁产能比0.4计算,焦化产能可保留8000万吨左右,与去年在产冶金焦产能7541万吨基本吻合。

  河南:产量下降需要外购

  相关专业机构数据显示,截至2月,河南焦化产能为2150万吨。

  根据《河南省2020年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要求,河南省要在去年底前在全省范围内淘汰炭化室高度在4.3米及以下的焦炉。按照要求,河南省去年依法退出1150万吨,涉及焦化企业13家。

  4月,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发现,该省安阳市压减焦化产能要求不到位。按照要求,安阳去年底应全面淘汰21座4.3米焦炉,共计660万吨/年焦化产能。但安阳市在推进淘汰的同时,又同步规划建设了480万吨/年焦化产能。截至去年底,安阳市焦化产能(含在建)达1020万吨/年,焦钢比为0.58,比国家要求的焦钢比0.4高出45%。4月15日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后,被暂时保留的5座4.3米焦炉才全部关停。

  业内表示,河南焦化去产能带来较大产量下降,焦炭下游企业纷纷去外省寻找货源。

全球化工设备网(http://www.chemsb.com )友情提醒,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违者必究.

标签:

分享到: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