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球化工设备网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打好勘探开发进攻战,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系列报道 天然气篇 书写大“气”磅礴的壮丽诗篇

作者: 2023年07月26日 来源: 浏览量:
字号:T | T
编者按: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努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5年来,中国石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油、气、新能源和工程技术方

  编者按: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努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5年来,中国石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油、气、新能源和工程技术方面付出艰辛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中国石油报特别推出“打好勘探开发进攻战,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系列报道,展示中国石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勇当能源保供“顶梁柱”的生产实践,并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未来如何更高水平履行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任务。今日刊发“天然气篇”,敬请关注。

图为塔里木油田西气东输第一站。截至目前,这个站已累计将超3300亿立方米天然气输送到东部地区,造福百姓4亿多人。王成凯 摄

  中国石油天然气产量连续5年在千亿立方米基础上呈现高位增长。2022年达到145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6%,在全国天然气总产量中占比达66.8%。5年来,中国石油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努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建设美丽中国增添幸福“底气”。

  大“气”磅礴的绿色曲线引人瞩目。5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业务发展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立足长庆、西南、塔里木、青海等气区,突出上产、保供、提质、创效,在助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障民生需求的同时,对集团公司业绩贡献值逐年攀升。

  量有惊喜——2022年,中国石油的天然气产量比5年前增加近361亿立方米,折合为油当量后,相当于5年时间再造一个大油气田。在国内原油产量、国内天然气产量当量、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当量“三个一亿吨”格局中,天然气的1亿吨产量当量为中国石油油气产量当量逐年稳步攀升、端牢端稳端好能源饭碗作出积极贡献。

  质有飞跃——天然气在油气产量当量中占比由2018年的46.3%上升到2022年的52.5%,5年间提升了6.2个百分点。自2020年天然气产量当量首超原油后,其“半壁江山”地位进一步凸显,引领中国石油绿色低碳转型步履铿锵。

  厚实的资源家底坚定了保供的信心。2022年至2023年采暖季,中国石油累计向市场供应天然气量占全国供气量的64%,国内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超6%,最高日供气量达8.4亿立方米,再创历史新高,为冬季安全平稳供气、百姓温暖过冬提供了坚实保障。

  新时代新征程。2021年初,中国石油进一步丰富完善形成了“创新、资源、市场、国际化、绿色低碳”五大战略体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的信念更加坚定,为天然气业务进一步加快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立足实际,通过科技创新不断释放“绿色”红利。5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科技创新为天然气业务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科技进步在新井上产、老井稳产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5年来,中国石油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坚定推进高效勘探、老气田稳产、新区效益建产、低成本发展等专项行动,推进理论技术攻关与开发先导试验,强化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勘探开发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作为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油气田,20世纪90年代,长庆油田产气区单井日均产气不到1万立方米,仅为国内中、高产气田的几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

  在这样的不利条件下,长庆油田把增储上产的重心放在科技创新上,不断推动油气资源发现,加速可采储量转化。继2010年长庆油田天然气产量突破200亿立方米后,又先后建成国内首个300亿、400亿、500亿立方米大气区,连续12年保持我国最大产气区地位。

  ——常非并举,天然气“粮仓”不断壮大。面对气田开发中存在的资源品质差、渗透低、埋藏深等制约因素,作为中国石油“稳油增气”最现实的接替资源,在确保常规油气资源高效勘探开发的同时,抢抓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发展新机遇,既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又是开发我国油气资源禀赋的必然选择。

  作为非常规油气的代表,页岩气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助力我国实现从常规气向非常规气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中国石油新增天然气产量的30%为页岩气,页岩气已经成为集团公司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力量。

  ——与时俱进,更经济更有效益地提供天然气“粮食”。当前,以保障能源供应为主要出发点的传统能源安全观,逐渐向涵盖能源供应、经济竞争力和环境质量三大要素的“综合能源安全观”方向发展。

  从经济竞争力的角度来看,能源供应成本直接影响着经济运行成本。这也就要求我们,不但要端稳能源的饭碗,而且要更经济更有效益地提供能源“粮食”。

  聚焦天然气“粮食”,近年来,中国石油持续深化效益建产专项行动,推广大井丛、工厂化建产模式,推进效益建产示范工程,经济有效地提供天然气“粮食”。努力让生产出的每一立方米气都有效益,已成为全员的共识。

  5年的发展积蓄了破浪前行的力量。锚定新的发展目标,中国石油将继续以5大战略为抓手,接续奋斗,力争在天然气业务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再创佳绩。 (高屾)

  专家观点

  聚焦深层非常规领域打造天然气新增长极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部署首席技术专家 李熙喆

  今年距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努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重要指示批示已整整5年。5年来,中国石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持续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及增储上产力度,全力做好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突出重点、常抓不懈,推动国内天然气增储上产见实效、见长效。

  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是实现天然气提速发展的关键。中国石油把科技创新摆在公司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作为第一战略,着力强化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攻关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为建设原创技术策源地奠定坚实基础。科技创新助力勘探开发进入纳米级页岩系统、万米级特深层“油气禁区”,开辟了油气勘探战略新领域。中国石油在非常规、深层超深层特深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等领域取得一批重要的基础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已形成深层超深层常规气、致密砂岩气、3500米以浅海相页岩气、中高阶煤层气等多领域勘探开发配套技术系列。全力以赴当好能源保供“顶梁柱”,中国石油牢牢把握天然气生产主动权,产量连续5年超计划运行,有望提前2年实现“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的既定产量目标。

  当前,随着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程度不断加深和资源品位逐步下降,持续增储上产的难度越来越大。我国深层超深层和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大、勘探开发程度低,是未来加大勘探开发力度的主攻方向和天然气增储上产新的增长极。

  天然气勘探要继续围绕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三大盆地,突出风险勘探和高效勘探,加强基础研究,发挥风险勘探引领作用,积极开辟增储新战场;同时,聚焦重点增储区带和非常规领域,加强集中评价,筑牢增储基础。

  天然气开发要在夯实老气田稳产“压舱石”和当好新气田上产“排头兵”上持续发力。在老气田,要实施“控制递减率、提高采收率、滚动勘探开发”三大工程,夯实老气田稳产基础;在新气田,要强化评价和前期准备,全面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地面地下一体化、技术经济一体化,抓住“技术进步提单产、管理创新提效率”两条主线,加快天然气上产。

  能源保障和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石油坚定不移地将习近平总书记“在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上再立新功、再创佳绩”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使命任务。下一步,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业务主导,聚焦战略需求,突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突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要立足天然气增储上产重点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深化超深超高压天然气勘探开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特深井自动化钻井装备、工具、材料及技术体系的自主研发,强化深层页岩气与常压页岩气“甜点”富集规律研究和工程技术集成攻关,加强深层煤岩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和配套工程技术体系攻关等。着力突破深层超深层天然气、深层页岩气、深层煤岩气勘探开发和工程技术瓶颈,加快推动深层、非常规资源逐步走向天然气舞台中央。

  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如何突围提速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教授 袁士宝

  天然气具有高效、安全、清洁、低碳等优势,在全球净零排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天然气工业大发展的基础是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要成为产气大国,丰富的可采储量是根本。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且探明率低,具备更快发展天然气的资源优势。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和开发的页岩气均为腐泥型页岩气。鄂尔多斯盆地目前开发的是非常规致密气,还没有腐泥型页岩气大发现,开辟鄂尔多斯盆地煤系泥页岩气勘探新领域有望得到大发现。

  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四川盆地、莺琼盆地都是盛产煤层气的大气区,都属于有隐伏煤系广布的盆地或地区。目前,还有几个隐伏煤系广布的潜在大气区有望被攻克,分别位于准噶尔盆地南部、柴达木盆地中部和东海盆地东部。

  专家预测,中国石油“十四五”期间探明非常规油气储量将占总探明储量的70%左右,新建油气产能将占总新建产能的50%以上。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占比将由30%增长至50%。

  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难度不容忽视。一是陆相页岩的岩性多样,关系到开发效果的岩石性质变化快、差距大,导致这种被称为“甜点”的富集区定量描述和评价困难。建议进一步强化页岩气成藏理论研究,建立有中国地质特色的页岩气地质理论体系。二是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起步晚,在钻井地质导向和立体高效开发等关键技术工艺上还存在一定差距。钻井过程中用于精细导向的工具研发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提高钻井成功率、缩短钻井时间成为迫切需求。钻井完成后的压裂改造技术还需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井工厂”模式下,储层改造优化和大幅度提高单井产量成为迫切需要。三是非常规天然气控制递减率的合理开发参数选择和提高采收率技术还有待突破,需开展举升工艺优化、二氧化碳吞吐等先导性试验,尽可能地提高采收率。

  只有在技术和管理模式上有长足的进步,成本问题才会得到解决。目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是以勘探开发一体化和地质工程一体化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管理模式,“接力式”勘探开发模式需要有所突破。

  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具有初期投入高、技术要求高、地质风险高、综合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同时,我国非常规天然气有利区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挑战巨大。非常规天然气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继续从政策方面给予扶持,实施补贴政策,完善税收激励政策,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主体积极参与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企业实践

  长庆油田:高质量建成第一大产气区

  截至7月19日,长庆油田今年累计生产天然气296.6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0.8亿立方米;累计生产轻烃22.54万吨,上半年实现产量“硬过半”。

  2018年,长庆油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努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时将5000万吨稳产目标调整为二次加快发展。

  作为国内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长庆油田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近1/4。多年来,长庆油田持续加强自主创新,不断挑战致密气效益开发极限,依靠资源优势的积累、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低成本模式的创新,以平均每年净增长超20亿立方米的速度推动天然气上产,在“三低”油气田上建成中国第一大产气区,连续12年保持我国天然气生产增量的领先地位,创造了国内气田产量增长最快纪录。如今,源源不断的长庆天然气穿山越岭奔赴神州大地,输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区的40多个大中城市,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长庆油田将“134工作路径”上升为“134发展方略”,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油气田的新目标,向着基业长青的百年长庆不断迈进。长庆油田坚持“上一个保供期的结束就是下一个保供期的开始”。今年,提前5个月“热身”备战,紧抓夏季建产黄金季,推进效益建产工程,实施产能建设“71011”节点任务管理,以月度投产计划为中心倒排“钻试投计划”,截至目前已累计完钻1930口井、投产483口井。扎实推进老气田“压舱石”工程,统筹安排调峰井提产、产水井排采、低效井挖潜等措施,提前做好调峰井关井恢复、低产井措施治理等工作。(通讯员 杨洁 郭杜凯)

  塔里木油田:全力提升天然气保供能力

  7月20日,塔里木油田12口今冬明春天然气重点保供井正加快向地下深处挺进,确保早日加入冬供大军。塔里木油田抢先抓早、超前谋划天然气冬季保供工作,主动打好新一轮天然气冬季保供战。

  近年来,塔里木油田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平稳供气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挑战超深、超高温、超高压等世界级勘探开发难题,全力提升天然气保供能力。2022年,塔里木油田全年油气产量当量达到3310万吨,连续6年超百万吨增长,创历史新高,其中天然气产量达323亿立方米。

  塔里木油田坚决扛起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的职责使命,大力提升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多措并举增产保供,落实了克拉-克深、博孜-大北两个万亿立方米大气区,为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夯实了基础。截至目前,塔里木油田已累计向西气东输管网供气超3300亿立方米,惠及北京、上海等15个省区市4亿多居民,促进了我国东部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能源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保效益。去冬今春冬供期,该油田创产气量、供气量、西气东输上载量三个历史新高。

  在全力保障西气东输的同时,塔里木油田加快推进“西气西用”,推动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建设。已建成3040公里南疆利民管网,累计向南疆五地州供气超520亿立方米,惠及南疆42个县市、46个农牧团场的800万各族群众。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已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壮大、居民就业和民生改善的“血脉”。

  当前,塔里木油田擂动博孜-大北100亿立方米上产战鼓,吹响克拉-克深150亿立方米稳产号角,站好岗、供好气,大力提升油气生产能力,以更大、更足的“底气”端稳端牢能源饭碗。(记者 王成凯 通讯员 张晨)

全球化工设备网(http://www.chemsb.com )友情提醒,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违者必究.

标签:

分享到: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