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球化工设备网 > 资讯 > 市场评述 > 正文

2017年烘干机市场回顾与展望

作者: 2017年11月16日 来源: 浏览量:
字号:T | T
10月份一过,今年农机市场基本进入收官阶段,整体来看,2017年农机行业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发展趋稳,二是增幅趋缓,可以预计,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增幅均在6-7%之间,利润占比5-6%之间,整体处于新常态平稳运行

  10月份一过,今年农机市场基本进入收官阶段,整体来看,2017年农机行业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发展趋稳,二是增幅趋缓,可以预计,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增幅均在6-7%之间,利润占比5-6%之间,整体处于新常态平稳运行。

  纵观全年各品类市场发展变化,传统品类市场下滑明显,新兴小众品类则实现了较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机械化短板补齐和刚性需求三大因素成为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粮食烘干机作为农机产业小众产品,近年来发展迅速,特别是今年,在整体农机市场表现不景气的大环境下,烘干机市场销售热度一直不减,成为了为数不多的热点之一。

  一、市场持续走高,20%增幅备受关注。

  据行业统计,截止到10月底,国内烘干机产品实现销售2.09万台,预计2017年全年销售2.2万台左右,同比增长20%左右,在整体市场不尽人意的情况下,烘干机市场可谓炙手可热。

  按照对烘干机市场近年发展趋势统计分析显示,2010年至今,该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市场销量呈阶梯式大幅上升的态势,从2010年整体市场销量1500台左右,到2016年整体市场销量近1.9万台,7年间增长了12倍还多,与此同时,2012年烘干机市场出现爆发式增长,同比增幅超过104%,2015年同比增幅超过80%,2016年同比增幅近37%,由此可见,近年来国内烘干机市场处于高位运行状态。

  烘干机市场高位运行,得益于三大因素拉动。

  一是,补贴政策拉动效应明显。

  自2011年开始,烘干设备被列入国家农机补贴目录并被重点补贴,接下来的数年里,多数粮食主产省、市、区在年度购置补贴实施方案中均把粮食烘干机列为补贴重点,实行优先补贴、敞开补贴。去年至今,河南、四川、重庆、浙江、江苏等省份的部分地市甚至实行三级财政累加补贴;福建、浙江等省市还出台了包括项目用地在内的扶持政策,积极支持种粮大户、粮食加工企业等各类社会组织建设粮食烘干中心。在补贴政策的拉动下,有效激发了终端购买积极性,国内粮食烘干机保有量快速增长,今年国内粮食烘干机设备市场销售额近190亿元,粮食烘干机生产企业超过500家。

  二是,市场刚性需求强劲。

  数据表明,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每年粮食总产量约5亿吨,粮食收获后在脱粒、晾晒、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过程中的损失高达18%左右。其中,因天气原因,来不及晒干或未达到安全的水分标准,造成霉变、发芽等损失高达5%左右,每年损失约2000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 %,直接经济损失200亿元到300亿元。除了经济损失,霉变后的粮食会产生黄曲毒素,进入流通领域会引发粮食安全问题,而在欧美国家,粮食霉变比例大都在1%以下。同时,从粮食安全贮存角度看,我国水稻收获时的含水量一般在25%左右(南方晚稻的含水量高达30%以上),玉米收获时的含水量超过20%,水稻和玉米的水分14%以下才能安全储存;小麦收获时的含水量超过15%,而安全存储含水量标准为12.5%以下。因此,在水稻、玉米和小麦为主的粮食主产区,对烘干的内在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内生力,这就促成了较大的刚性需求,迅速拉动了市场销量和保有量提升。

  三是,集约化、规模化需求促使。

  2009年是我国土地改革的一个关键年份,这一年,土地流转开始大范围有序推进,规模化农业生产最大程度地形成了土地集中经营,有效激发了对全面机械化需求。据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6亿亩,超过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3,国内土地流转率达34%,全国经营耕地面积在5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农户超过350万户,经营耕地面积超过3.5亿多亩,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数量已经超过270万家。在集约化、规模化农业进程中,遵循农时作业要求,抢种抢收是必要手段,耕、种、管、收、贮的全程机械化进程随之加快,自然对烘干设备的需求就形成了连年增长态势。

  二、烘干机产业短板特征明显。

  国内烘干机产业迅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事物成长过程中的两面性,从正面角度而言,烘干产业迅速发展有效提升了整体机械化水平,有助于保护粮食安全生产;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由于该产业发展速度过快,加之整体农机制造水平层次不齐,该产品领域短板也同样突出。

  一是,产业制造扎堆中、低端,高端化不足。

  据统计,目前国内烘干机制造企业超过500家,具备批量产销能力的企业有300余家,在这些企业当中,低端仿制、实力弱小者居多,以制造经济型烘干机为主营业务,该类产品占到整体市场产量60%多,反观高档烘干机研发和创新不足,结构矛盾突出。通过数据统计,中联重机烘干机一枝独秀,整体销量超过3000台,其他如安徽辰宇、江苏天禹、上海三久、安徽中科等销量超过1000台,年度销量不足300台的生产企业估算达到250家。同质化严重仍是烘干机产业的弊病,低端过剩、高端不足同样是该产业的一大短板,同时可以预测,目前国内烘干机制造产能远远大于市场需求,后续市场竞争和产业整合将加剧

  二是,粮食、经济作物等多种类发展程度不同步。

  行业统计显示,2016年,我国玉米、小麦、水稻三大主粮的平均烘干率达19.76%,其中,水稻的烘干率最高,为35%,其次是玉米和小麦,烘干率分别为18%和6%,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粮食机械化干燥平均水平超过90%相比,差距巨大。与此同时,其他作物,如茶叶、果蔬、药材、木耳等烘干率更低,这就给该市场提供了发展广阔的空间。

  三是,区域发展不均衡。

  从市场销售数量角度分析,与粮食作物烘干水平同步,水稻主产区烘干机的销量也是占据了全国市场的前6位,其中江苏销量比重超过30%,安徽、湖南、江西、浙江、湖北销量比重分别为16.9%、14.9%、12%、5.4%、5%。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与粮食作物烘干需求迫切性相关的,水稻收获时含水量高,稻壳包裹严实、硬度大,且主产区气候湿度大、阴天多,不适合自然晾晒,所以烘干产业发展迅速。东北三省的烘干设备多以大型为主,销量不靠前,但是价值体量大,伴随着玉米籽粒直收的不断进步,预计其增长空间看好。

  三、调整趋稳,三大趋势演绎未来。

  按照国家农业部出台的农业发展规划纲要及工信部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级产业发展规划,均把粮食烘干及科学收储加工作列为一项产业升级战略给予高度重视,另据中国通用机械烘干设备行业协会预测,未来几年,化工行业将烘干设备3000(套)左右;制药烘干设备的年需求量将达到3000(套)左右;农业、林业、粮食等行业烘干设备年需求量预计将达到5000(套)左右,市场需求旺盛,前景依然不错,与此同时,伴随着纵轴流联合收割机的发展,玉米籽粒直收机型成熟度和可靠性也必将快速提升,玉米全面实现籽粒直收,烘干机产业将迎来更大的机遇期。结合农机市场发展情况与烘干机产业特征,预计2018年,烘干机市场仍处于高位运行,销量在2.4万台左右,与2017年基本持平或略有增长。

  烘干机市场热度不减,三大趋势引领发展。

  趋势一:私人订制,个性化服务最大程度满足差异化需求。

  按照大工业时代的逻辑,原来的一流企业做“标准”,所有的产品都是被整齐划一的,标准的制定者可以坐享其成;而现在乃至今后,一流企业做“服务”,做能够满足各种消费者、各种需求的服务,这种途径就是“产品私人订制”。烘干机制造也不外乎如此,要针对粮食、脱水蔬菜、枣类、肉干等不同烘干对象,结合不同客户个性化需求实现私人订制,促进形成产品差异化,创造新价值。在此基础上,要实现角色定位的转变,把服务作为企业经营最重要的一环确实落实到位,唯有赢得了用户的满意和信赖,才能够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才能实现更大份额提升。

  趋势二:大型化明显,可靠性、智能化、自动化引领发展方向。

  据农机流通协会张华光副秘书长介绍,今年烘干机市场结构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主流机型集中在10-20吨,占比高达56%;第二、需求大型化,30吨以上烘干设备同比增幅高达99.77%,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4.18个百分点。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国内烘干机销售仍集中在小中型产品,市场竞争仍处于较低的层次,而大型化粮食烘干机具有功能齐备、工艺先进、生产量大、环保节能、作业成本低等优点,代表着产业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在以产品为主要载体的严峻竞争形势下,制造企业要在保证产品品质尤其是可靠性上下足功夫,全面实施精益制造和技术创新,并在先进性、智能化方面进行制造突破,早日实现微波干燥、红外线辐射干燥、热泵干燥、太阳能干燥等多种新能源、智能化、自动化烘干装备规模化量产,促进整体产业水平进步。

  趋势三:节能环保,低能耗、高效率是大势所趋。

  在当前以及今后的社会形势下,环保是一切经营活动的重中之重,这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烘干机产品同样要重点考虑节能环保的功能改善和提升,要从各种联合加热方式接纳、降低烘干机蒸发负荷、通过废气循环减少烘干过程热损失、废气回收等多举措减少粉尘和废气的排放;要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促进中大型产品成熟度提升,有效提升作业效率,向节能型、环保型热源烘干设备发展。

  在传统农机品类趋于饱和、去过剩产能的市场形势下,新兴小品类农机产业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农作物粮食烘干作为农业全程机械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相信,这个过程必然是不断进步和提升的过程,会有越来越多的创新点呈现在人们面前,助力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全球化工设备网(http://www.chemsb.com )友情提醒,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违者必究.

标签:

分享到: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