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球化工设备网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我国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初步建成 拟定4万个监测点位

作者: 2017年06月22日 来源:中国仪表网 浏览量:
字号:T | T
【中国仪表网仪表产业】据报道,截至目前我国已确定2万个左右基础点位布设,覆盖我国99%的县、98%的土壤类型,按照“说清现状、兼顾风险”的目标,我国计划布设约4万个国家土壤监测点位,覆盖全部区县,整
中国仪表网 仪表产业】据报道,截至目前我国已确定2万个左右基础点位布设,覆盖我国99%的县、98%的土壤类型,按照“说清现状、兼顾风险”的目标,我国计划布设约4万个国家土壤监测点位,覆盖全部区县,整体反映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

 
  土壤采样移动端/采样管理系统”初显身手
 
  土壤监测采样工作的特点之一是地点都相对偏远,有些点位甚至在人烟稀少或人类罕至的地方;循环周期比较长,一般以年计,采样点位或企业信息需要反复核查。2016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开发并在全国范围内首次使用“土壤采样移动端/采样管理系统”(简称“系统”),解决了土壤采样的难题,利用系统定位功能引导监测人员顺利到达目标点位,通过航迹或经纬度实现行为真实性的可控化;同时,统一设定采样点的允许偏离距离,实现精准采样和质量控制目标的量化管理。
 
  全程序质量控制 为土壤环境监测保驾护航
 
  为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总站构建并逐步落实国家网土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具体措施包括:
 
  点位布设:在统一的点位布设技术规则支撑下,兼顾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和历史信息等因素,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逐步建立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确立背景点、基础点和风险监控点。
 
  样品采集:针对土壤样品采集野外操作特点及难点,开发了系统,对任务下达、计划安排、点位信息等实施信息化管理,通过控制点位偏移距离实现精准采样,通过现场上传采样图片实现远程监控。
 
  样品编码:借助样品编码技术和信息化强制管理措施,土壤监测样品在采样现场就全部实现了随机编码,将样品变为“盲样”,保证“采测分离”,消除人为干扰;同时,根据质量控制计划,可以随时进行再次编码和分样。
 
  制备与流转:通过现场监督、信息核对和远程视频监控等方式进行质量控制,避免样品运输、流转和制备环节编号混淆、包装破损和样品被沾污。
 
  样品测试:通过统一质控样研制及发放、标准样品盲样发放、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比对测试、批次质控等措施对样品分析测试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并配合现场质量监督、技术资料和质量控制资料审核等外部质量监督方式,实现多元化质量控制。
 
  随着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质量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土壤监测的质量控制方式将得到不断完善和拓展,样品自动解码、样品采集精准程度和分析测试质量的自动判定、监测质量相关信息的在线报送和有效整合、异地样品测试等更加便捷、高效、优化的措施都将成为现实,全面推进土壤监测数据质量的提高。
 
  正在建设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  
 
  2014年底,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络(简称“国家网”)建设,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简称“总站”)负责实施。
 
  国家网为国家事权,由总站按照统一监测方法、统一技术要求和质量管理规则的管理模式组织实施。国家网的监测点位按照科学性与可行性、代表性和经济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稳定性和动态性的原则进行布设,以客观准确反映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整体状况、变化趋势和潜在风险,拟定4万个点。
 
  (原标题: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建成,拟定4万个监测点位)
全球化工设备网(http://www.chemsb.com )友情提醒,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违者必究.

标签:

分享到: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